浏览器缓存优化策略
浏览器缓存是最基础的缓存优化方案,通过合理设置HTTP缓存头可以显著减少重复请求。Expires和Cache-Control是最常用的两个HTTP头,Expires指定资源的过期时间,Cache-Control则提供了更精细的控制。对于静态资源如图片、CSS、JS文件,建议设置较长的缓存时间,通常可以设置为1年。同时使用内容哈希作为文件名,这样在文件内容变更时URL也会改变,避免用户获取到过期的缓存版本。ETag和Last-Modified也是重要的缓存验证机制,它们可以帮助浏览器判断缓存是否仍然有效。在实际应用中,建议对不同类型的资源采用不同的缓存策略,比如HTML文件可以设置较短的缓存时间,而静态资源则可以设置较长的缓存时间。
服务器端缓存技术实现
服务器端缓存是VPS性能优化的核心环节。Nginx和Apache都提供了强大的缓存功能。Nginx的proxy_cache模块可以将后端响应缓存起来,显著减轻应用服务器负担。配置时需要注意设置合理的缓存键,通常包含请求URL、Host头等信息。缓存大小和过期时间也需要根据业务特点进行调整,内存缓存通常设置为几百MB到几GB不等。对于动态内容,可以使用ESI(Edge Side Includes)技术实现局部缓存。Nginx的fastcgi_cache对PHP应用特别有效,可以缓存FastCGI进程的输出。在配置服务器缓存时,监控缓存命中率非常重要,理想的命中率应该在90%以上。如果命中率过低,可能需要重新评估缓存策略或增加缓存容量。
数据库查询缓存优化
MySQL提供了查询缓存功能,但需要谨慎使用。在MySQL 5.7及以下版本中,可以通过query_cache_size参数设置缓存大小,通常建议设置为几十MB到几百MB。但需要注意,对于写频繁的应用,查询缓存可能会带来额外开销,因为每次表数据变更都会使相关缓存失效。MySQL 8.0已经移除了查询缓存功能,转而推荐使用应用层缓存。对于高并发场景,建议考虑使用Redis或Memcached作为数据库缓存层,它们可以提供更高的性能和更灵活的缓存策略。
Redis是当前最流行的内存数据库之一,特别适合作为缓存使用。在VPS上部署Redis时,需要根据可用内存合理设置maxmemory参数,并选择合适的淘汰策略(如volatile-lru)。Redis支持多种数据结构,可以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。对于热点数据,可以使用Redis的持久化功能确保缓存不丢失。在多实例部署时,可以考虑使用Redis Cluster实现分布式缓存。监控Redis的内存使用情况和命中率至关重要,可以使用INFO命令获取这些指标。对于PHP应用,可以通过扩展如phpredis轻松实现Redis集成;对于WordPress等CMS,也有丰富的插件支持Redis缓存。